“洋韭菜”又来了?一探节后外资疯抢a股的逻辑 -米乐m6棋牌官网

“洋韭菜”又来了?一探节后外资疯抢a股的逻辑

1721

0

2019-02-18 10:42:11

可拉

导读: 春假后开市的一周,令中国市场最震惊的无疑是——外资疯狂涌入a股市场,“买买买”的态势让国内基金管理人几乎感到自己被“逼空”,甚至一些外资机构自己都没料到,同盟的势头竟然如此强劲。


本文来自(id:qspyq2015),作者:林凛


回顾春假后开市的一周,令中国市场最震惊的一件事无疑是——外资疯狂涌入a股市场,“买买买”的态势让国内基金管理人几乎感到自己被“逼空”,甚至一些外资机构自己都没料到,同盟的势头竟然如此强劲。

过去一个交易周,北上资金通过沪股通、深股通总计流入近263.7亿元。这是什么概念?过去6个月,总计北上资金流入量为1855.29亿元,也就是说这短短一周的外资流入量占过去半年的近1/7。春节后这一周的前四个交易日,a股呈现连涨格局,外资抢筹态势愈演愈烈。截至2月13日收盘,北上资金通过沪股通、深股通净流入90.28亿元,沪指重返2700点,收报2721.07点,涨1.84%。这一单日净流入创下历史第三高,另外两日分别为2018年11月2日(173.85亿元)和12月3日(121.41亿元)。

其实整个2018年,外资在内资减仓的同时仍在逆势加仓,机构也测算,如果扣除估值因素,2018年外资累计增a股规模达3355亿元,市值下降的主因是市场持续调整导致外资累计浮亏3600亿元,因此去年外资也被市场“爱称”为“洋韭菜”。但事实上,外资的布局逻辑确有特殊之处。

那么,究竟是什么动因让外国人如此疯狂地抢筹a股?我们面临的究竟是一场彻底的反弹,还是仍处于区间震荡?面对盈利下修的强烈预期叠加经济放缓,“a股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”究竟是否能成为买入的理由?

外资节后“扫货”a股

今年以来,各界被美股高达15%的反弹幅度所震惊。其实,1月初至今,上证综指涨幅也高达8%,期间外资也成了“买买买”的主力军。

尽管外资在a股市值的占比很低,但情绪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。零售投资者仍然贡献了a股市场日均80%的换手率,并且持有20%的a股总市值。从流动性角度而言,相比外资,零售投资者的情绪和市场参与度对于a股而言更重要,尽管如此,外资流入的积极趋势可能会带动国内投资者的情绪。

至于外资近期“买买买”的逻辑,说难并不难——便宜是硬道理。目前,中国a股的远期市盈率为10倍,接近历史均值的15倍;市净率为1.6倍,比历史均值的2.7倍低。

近期北上资金净买入最多的前十大个股分别是:贵州茅台、美的集团、五粮液、格力电器、恒瑞医药、中国平安、立讯精密、招商银行、海康威视、青岛海尔。对于外资而言,这些熟悉的大蓝筹都更具备确定性,因此当估值下降到一定程度,也必然会选择加仓。

此外,未来外资持续流入的预期,也可能推动一些被动、主动资金提前涌入。msci/富时指数进一步纳入中国a股以及qfii/rqfii改革,渴望刺激外资流入内地股市。去年9月,msci在a股首步纳入之后发布咨询文件,提出三点建议:

一是将现有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%增加到20%,于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和2019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这两个阶段分步实施;

二是从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开始,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加入符合msci指数条件的证券交易所名单;

三是作为2020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的一部分,将中国中盘a股以20%的纳入因子进一步纳入msci中国指数。msci表示,该事项最终市场咨询结果将在今年3月1日前公布。

摩根士丹利预计,2019年a股的外资流入量将达700-1250亿美元,这一流量究竟意味着什么?这一资金流入量相当于2018年a股沪市、深市日均总换手量(566亿美元)的1.2-2.2倍;等同于a股总市值(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为6.3万亿美元)的1.1-2%,等同于a股总自由浮动市值(2.3万亿美元)的3-5.4%。

此外,基本面的压力在2月被各界暂时忽略。例如,2月处于业绩披露空窗期,1月创业板要求披露年报预告,成长股受财务数据负面影响较大;2月中小板和创业板会陆续披露业绩快报,但大部分主板上市公司在3~4月发布年报,财务因素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。此外,今年2月只有28天,工作日本来就少,大部分上市公司应该不会在2月份发布财务信息。中美贸易谈判结果也大概率将在3月后才公布,因此在资金面极其宽松的背景下,手上不差钱的机构总需要买点什么,这也推动了a股暂时走升。

外资权衡风险与机遇

其实,相对外资而言,内资的谨慎态度事出有因。各界预计,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在二季度前可能仍将走弱,且今年盈利下调的压力较大,加之海外不确定性未消除,因此内资对于加仓颇为谨慎。

与之相比,外资原本的a股仓位就很低,近期外资看重的是a股的低估值和中长期布局的安全边际,因此加仓态势尤为迅猛。

事实上,就笔者与几位外资基金经理的交流后发现,外资绝非盲目“买买买”。的确有部分外资可能并不清楚中国经济面临的具体下行风险,因此其买入的出发点在于“估值低”、外部风险暂时不会暴露,其持股期也相对较短、换手快。但多数外资确实了解到未来a股企业盈利下调、经济仍在缓慢触底的过程中,因此对a股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,但在低估值、政策宽松下,基金经理也都认为,高roe、估值合适、高股息的股票值得购入。

尤其是对于海外的养老金、保险机构、大型资管公司等长期资金而言,其对a股的配置极低、希望扩大a股的敞口,因此在当前的时点则会选择大幅度加仓,因为可以获得较高的安全边际。这些外资也会在a股停留相对偏长的时间,最多只会在月度、季度评估时,对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的个股和板块进行调仓。

此外,美联储此前向市场“认怂”,“明示”将暂停加息。机构预计,美联储至少今年上半年不加息,下半年加息2次的预期正在向1次下修,而明年则被预计不会加息、甚至降息。此时又恰逢亚洲国家开启了降息大幕,包括印度央行在中国春节期间意外降息25个基点,澳洲、印尼等国也被认为将会降息。对于海外基金经理而言,美国加息压力的放缓,意味着新兴市场投资将迎来机会。

贸易不确定性也将大幅下降,而市场对不确定性的厌恶程度历来等同于甚至大于下跌。此前,受到贸易摩擦影响,新兴市场的企业推迟了诸多投资决策,这也拖累了盈利,一旦不确定性消除,盈利面可能会好转,而就历史经验来看,盈利的好转对新兴市场股市至关重要,因为低估值向来不是这一市场能大幅反弹的主要催化剂,毕竟“低了可以维持低位”、“低了也可以更低”。

但是,当前的周期与2016-2018年这段新兴市场的黄金投资周期又不同。外资普遍认为,当时新兴市场全面反弹、表现超出美股市场,就是因为盈利、经济增长大幅提速,但目前增速见顶、盈利承压,因此整体仍然是审慎乐观的。

这些趋势仍需关注

未来,经济走势、政策动向、盈利面无疑将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力量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上周五收盘后公布的金融数据的确令市场意外,萎靡近一年多的金融数据大超预期——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。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.23万亿元,创单月历史新高;社融规模增量4.6400万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而去年12月为1.59万亿元,2018年同期社融规模3.08万亿元;1月,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.4%,预期为8.2%。

社融的各项指标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.57万亿元,同比多增8818亿元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,同比多增77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,同比多3768亿元;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,同比多1088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,同比少207亿元。机构普遍认为,社融各项中,1月增量与往年相比,变化最为异常的(除贷款外),是未贴现银票和企业债券。其他的,跟往年相比(主要是和去年比),变化不太大。因此,未来仍需要观察数据回暖的可持续性。

无疑,“票债齐飞”带动了1月的金融数据。例如国信证券就提及,银票和债券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它们都和银行间市场利率高度相关,利率越低,融资需求越大。2016年底开始金融去杠杆后,银行间利率持续高位,再叠加其他严监管措施,票据和企业债券受到影响。直到2018年初开始,利率逐步下行,企业债券融资开始恢复。2018年下半年以来,货币条件进一步宽松,银行间利率快速下行,债券发行和票据贴现于是快速增加。

去年下半年以来,票据融资开始放量,但“票据撑起半边天”的现象当时被各界解读为负面,凸显了企业中长期贷款乏力。例如在去年11月,新增人民币贷款1.25万亿元,其中票据融资2341亿元。扣除票据后11月贷款同比减少656亿元。其中,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仍然低迷,11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3295亿元,较去年同期减少980亿元。但就目前而言,机构认为逻辑可能有所变化。

天风证券认为,以史为鉴,宽信用周期的开端往往是票据融资大增。2018年5月以来票据融资规模大增,象征着新一轮宽信用周期的开启。从过往15年来看,票据融资占比领先于社融增速,票据融资领先名义gdp增速1~2年。2018年三季度开始政策转向宽松,随着政策逐步发挥效果,预计社融增速2019年1月迎来拐点,名义gdp增速或年中企稳。其他机构也普遍认为,未来需要持续关注数据的发展。

此外,今年仍需密切关注的则是财政刺激政策。野村证券预计,如果今年财政支出不对gdp增速造成拖累,那么预计财政赤字率需要达到8%,当然实际财政赤字率预计为3%(2018年为2.6%),因此要弥补这5%的缺口,则需要依靠大量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、政策性银行融资等,专项债的发行量尤其值得关注。

各界也认为,尽管由于国内外各方面原因,包括前期强监管、降杠杆、大幅收缩影子银行等,本轮调控的时滞会比以往长,但是,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、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,市场信心逐步恢复,中国经济二季度有望企稳。

9
0
金十推荐
网站地图